|
||||
“我看着远方。宽阔的大河,河上掠过大鸟,捕鱼,然后回转,拉升我的视野——云被风勾拉得松散,背景则是明澈的蓝色。”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校徽,在2009级金融数学专业学生陆一禾眼中,是这样生动迷人。 这个盾形校徽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利物浦大学校徽的盾形轮廓内,三只利物浦城市的象征利物鸟,包围着西安交通大学齿轮环绕的铁砧状校徽,底色则是标准的利物浦蓝。整个校徽看起来和谐、大方。 校徽的设计者正是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席酉民教授。在他看来,校徽如此设计,既是为了展示大学的渊源,融合两所母体学校的文化与传统,更是为了传达这所国际化大学的愿景与使命,彰显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 他说,校徽整体设计反映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特色:理工管起步,国际化,现代化,极富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看惯了国内大学以校名变换为主体的众多校徽,将办学理念和定位融入校徽设计,西交利物浦再次让人耳目一新。 事实上,自2006年创办以来,西交利物浦这所全新模式的新大学,已经在苏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风景如画的独墅湖旁低调地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前来考察的人士,不论是全国人大、教育部领导,还是前来取经的地方政府、兄弟院校人士,无不称奇于西交利物浦的发展,认为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办学模式。 而国内的一些教育排行榜,也经常把西交利物浦评为中外合作办学实力榜前列。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定位非常清晰,那就是要办一所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席酉民教授说。这一定位,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也是全校教职员工一起努力的方向。 2010年9月9日,他在微博上提到,目前国内掀起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高潮,一些地方政府和兄弟院校纷纷来西交利物浦大学交流取经,但是其中很多人并没有弄清楚合作办学的目的,只是有强烈的合作办学的愿望。 “他们没有想清楚定位,到底是独立办学,还是合作办学?是办营利性大学,还是办非营利性大学?是人文社科立校,还是理工科立校?没有清晰的定位,如果真正办起来,摇摆好几年,一会儿想挣钱,一会儿想办非营利性大学;一会儿想集中办好少数几个学科,一会儿又想办综合性大学,这样的大学能办好吗?”席酉民教授说。 他说,西交利物浦定位于研究导向、独具特色、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和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简而言之,就是要办一所研究导向的国际大学。然而,无论从研究导向来看,还是从国际大学来看,都意味着大量投入。 研究导向意味着在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上有更高的要求,否则研究导向无从谈起,但高水平师资和良好的实验设备意味着大投入。而如果不选择研究导向,则不可能吸引和稳定高水平师资,因此也无法成就高水平大学。所以,研究导向及世界认可的国际大学的定位都意味着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更高起点。 席酉民教授认为,西交利物浦大学之所以敢这样定位,来源于内外环境所营造出的“天时、地利、人和”。 他说,西交利物浦是国内最早通过中外合作创办的独立大学之一,领中外合作办学风气之先,可谓占据了“天时”。 而选择在苏州办学,又占了“地利”。GDP排名一直位居国内城市前列的苏州在此之前只有一所一本大学,高水平的理工科专业不多,高等教育布局相对偏弱。而苏州工业园有3000家国际合作企业,其中包括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当地政府为了寻求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持久的支撑,愿意全力支持一所高水平的理工科大学。对西交利物浦,苏州工业园区不论在校园建设、实验室建设上,还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上,都进行了巨额的投入。“很多新办大学都选择人文社科起家,但我们一开始就以理、工、管为主,投入要比以人文社科起家的高校高得多。没有苏州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我们决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两个母体学校的和谐关系,则是有了“人和”。“两所高校都具有深厚传统和良好声誉,绝不愿意让牌子砸了,一心一意要办好西交利物浦。”席酉民教授说,最让他引以为豪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高瞻远瞩,为了办好西交利物浦大学,毅然达成协议,承诺不从西交利物浦拿走一分钱,“也许过了一百年再回首,会发现这个决定是这所学校发展最至关重要的一个决定。” 正因为有了这些和谐的内外环境,同时断绝了营利冲动,所以西交利物浦才能真正专注于自己的发展,有信心建好一所研究导向型的国际大学。 (叶铁桥 王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