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我双面人生

洪妈喊你回家吃饭

体验者 曹忆蕾

2016-01-08 星期五

  •     确认完订单,洪妈在厨房忙碌起来

  •     制图:刘子新

  •     体验者说

        在“回家吃饭”的App上,一位笑盈盈的阿姨闯进了我的视野,端着一盘菜,看上去很好相处的样子。再看评价,1189条,每条评价下都有洪妈的回复。洪妈对互联网一窍不通,在女儿的指导下玩起了微信,偶尔看看手机新闻。将厨房搬上互联网后,洪妈挑选新鲜的蔬菜,少用味精。为别人做饭,洪妈有种自发的责任感,她觉得给别人做的饭菜就是自己吃的饭菜,应该是家的标准。

    编者按:

    2015年,洪妈把家里那个五六平方米的厨房搬到了网上。炖给自己女儿的香浓羊肉汤,也沸腾在别人家的餐桌上。通过自导自演的视频,毫无表演训练的“杨公子”从大学寝室里的宅男一跃成为聚光灯下的表演者,如果把网上的点赞等同于掌声的话,他在去年共收获掌声上百万次。李明像这个拥挤奔忙城市里的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自己的工作“单调乏味”。通过Uber,他当起了李师傅,跟乘客们天南地北的闲聊成为他平淡生活里的一把盐。2015这一年,因为互联网,很多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我们邀请三位体验者,感受杨公子的演技、洪妈的厨艺、李师傅的车技,体验他们通过互联网,改变了的那一小部分生活。 


    清早8点,洪景春准时出门去小区菜市场买菜。虾、鸡肉、土豆、西红柿是她最常买的,虾要挑最活、最新鲜的,西红柿得选没斑点的。

    她买的菜,不是炒给家人的,而是给那些在互联网上素不相识的人。

    7月底,洪景春经朋友介绍在“回家吃饭”的网站上开起了自己的厨房——洪妈厨房。61岁的洪妈退休8年,平常操持家务,偶尔和女儿逛街,晚上和伙伴们一起跳跳交际舞,周末去教堂做礼拜。这半年,互联网让洪妈重新工作了。

    回到家,洪妈拎着大包小包的菜进了厨房。洪妈的厨房五六平方米,不大,宽度也只够瘦小的洪妈一人转身。厨房却收拾得整齐干净,锅碗瓢盆一律码进橱柜。洪妈把厨房搬上互联网,周边住户、上班的白领也吃上了洪妈做的饭菜。

    洪妈戴上眼镜,把每一只虾里的虾线挑出来。忙的时候,女儿帮忙洗菜、切菜。准备完毕后,厨房就是洪妈的天下了。“炒菜、煮菜只有我妈来,我做的就不是那个‘洪妈味儿’了。”女儿这么评价。

    热油的“滋滋”声,肉片下锅的“刺啦”声,炖羊汤的“咕噜咕噜”声……女儿是听着这声儿长大的,这声里还有各色滋味,酸的、辣的、甜的、咸的,这就是家的味道了。洪妈想让这样的味道飘进互联网,和其他人一起分享。

    洪妈出生在辽宁盖县,朝鲜族。7岁跟着妈妈学做饭,小小年纪就张罗起一大家子人的吃食。手艺也是妈妈一点一点教她的,“我就会做点家常菜”,洪妈有点谦虚。

    “我们东北人爱吃炖菜、凉拌菜。”洪妈厨房的菜单上除了辣子鸡丁、酸辣土豆丝、醋溜西葫芦等家常菜,还有杂菜、五花肉炒泡菜、泡菜饼等延边风味。虽然来北京已经35年,洪妈还是忘不了家乡的味道。

    线上厨房刚开张时,每天接上三四单生意,半个月之后,生意一下火爆起来,一天下来二三十单,多的时候,甚至四十多单。厨房里尽是油烟,油烟机“轰隆轰隆”作响,空气净化器运作着,即使天冷也开着窗。

    忙完中午的订单,收拾好厨房,大概就是下午3点,洪妈开始炖羊汤。洪妈怕膻味不爱吃羊肉,但是女婿、女儿爱吃,她自己研制了一套吃法。女婿是宁夏人,只爱吃家乡的滩羊肉,特地从老家空运了羊肉来北京。炖羊肉极费功夫,先是慢火熬上四五个小时,再将羊肉剔下来,加上小白菜,佐以各色调料再炖。阿姨不轻易告诉别人秘方,说“这是妈妈的秘方,不外传”。

    这道香浓羊肉汤广受好评,甚至有人回复,“吃过后,有种以前喝的羊汤都是假羊肉的感觉,味道很香浓!”洪妈觉得这个评价有点夸张,但心里还是很开心,“这些孩子,小嘴真甜”。 

    洪妈厨房的展示页面下有1189条评价,大多数的评价下都有洪妈和他们的互动:“谢谢惠顾”、“好吃常来”。

    看到一些不好的评价,洪妈有点难过,“想做得更好”。为此,她专门配了厨师帽,生怕有头发掉到饭菜里,被顾客投诉。自己家吃饭没那么多讲究,做给别人吃那可就不一样了,用心、专心、耐心,洪妈一直这么提醒自己。

    最近,洪妈的腰病犯了,不能站太久,接单也少了。但她惦念着想吃她饭菜的顾客们,“大家想吃我做的饭菜,不能拒单啊”,她计划春节后恢复正常订单。

    女儿爱喝的汤,可能别人的女儿也爱喝。“妈妈的味道”让很多漂泊在北京的异乡人感受到家的烟火气。而互联网也让洪妈的生活变得有些不同了。那是她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发现,自己关起门来小打小闹的烧饭手艺,能让那么多人满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