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高职在行动

江苏一高职牵手老挝教育部
探索“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样本

实习生 张玉寒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02月13日  10版)

    近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信息职院”)校园里欢声笑语,掌声不断,40名来自老挝的留学生正在举行节日联欢活动,老挝留学生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包饺子、赠贺卡、载歌载舞,使他们在异国他乡找到了在家的感觉。

    梳理近年来中国高职院校围绕“一带一路”开展的教育合作成果,江苏信息职院与老挝教育部间的互动是绕不过去的一抹亮色。2016年3月,经过前期调研走访,深入交流,学院与老挝教育部签订了合作培养留学生协议,于是由老挝教育部选派的40名留学生来到了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校园,他们年龄在16~20周岁,对未来无限憧憬。

    留学生们在中国的首个学期即将结束,初步教学成果也迎来了检验的时刻。

    中国高职院校直接与一国教育部签署高规格教育合作协议,这是该学院开拓创新的一大成果。

    选择与老挝合作,该校是经过深入调研和深思熟虑的。

    “老挝是东盟国家中与中国关系较为密切的国家之一,目前正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在工业化初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而培养这类人才正是我们高职院校的优势。”江苏信息职院党委书记陆国平说。

    此前学院师生走访老挝教育部,老挝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前老挝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远大于管理型人才。在双方都有交流合作愿望的基础上,对接工作很快进入到实质性阶段。根据签订的协议,江苏信息职院每年招收40名老挝留学生来华学习,为老挝培养留学生,也为中国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人士,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虽然过去了3个多月,今年19岁的老挝留学生腊尔仍然对初到中国时的种种场景欣喜激动。“我从家乡琅南塔省跟着留学队伍坐火车到中国云南昆明,接着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达南京,虽然一路颠簸劳累,但看到学院老师们高举着迎接牌已经在等我们,下车时很激动,对周围一切都感到新奇。”腊尔说。

    在该学院惠山泥塑艺术家徐根生大师工作室,留学生百世娜一边捏着泥人一边说:“入学以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们参观了一些地方,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工作室让我们印象深刻,泥人很可爱。”她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走出校园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人文。

    按照教学计划,留学生们将在知识技能和文体方面全面发展,学校有专门的吴文化课、中国传统文化课。学校特地聘请无锡当地的惠山泥人非遗传承人徐根生在学校成立工作室,工作室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让留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去理解吴文化。

    从书本到现实生活,用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地气的文化来打动留学生,让留学生们先从文化层面感知中国,先学文化再学技能。学院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知华、友华、爱华的跨国人才。

    通过语言关之后,学院将根据留学生们的意愿以及学院的优势,让学生们都能学到自己感兴趣并受到市场欢迎的工作。学院为留学生定向开设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信息、财务会计、自动化等方面专业课程,让他们掌握相关工作技能,由于普遍年龄还不算大,留学生对于未来充满期待,有的毕业后想到公司工作,有的想做工程师,有的还想创业办工厂。

    “我们对首批老挝留学生从项目模式到教学管理方面的探索,都会对我们后期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提供丰富的经验。目前学院从资金到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看似比较大,但这是公立高校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只要能为国家战略培养出需要的人才,我们就成功了。”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席海涛说,他希望学院探索的经验能成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方面的一个样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