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成长守护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 章正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年06月15日  01版)

    “只有付出真感情、真努力,深入基层干实事而不是浮于表面,才能赢得青年的信任。不是现在的学生不听话了,而是你讲话的内容和方式不对。”社会上关于95后学生的种种议论,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杨菁很不认同。通过一年多扎实的“1+100”工作,她结交了一批知心小伙伴,对95后青年大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开展团的工作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青年之友,疏通青年意见渠道

    “考研本来就很辛苦了,还要天天抢自习室!要求学校给个固定考研自习室,这个要求不高吧!”当看到“青年之友”上的一条条留言时,杨菁透过手机屏幕感受到了学生糟糕的情绪。

    全团统一部署开展“1+100”工作以来,杨菁很快就联系上了100多个小伙伴,把他们纳入了微信群和“青年之友”平台。他们当中,有团干部、学生会干部,有社团负责人,也有普通学生,还有一些已经毕业的校友。小伙伴们没跟她客气,很快各种问题就反映到了“青年之友”平台上。95后的小伙伴,就是这么直率。

    杨菁知道,自己得做点什么了。她找大家深入沟通,又对学校自习室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她将学生集中反映的考研自习室问题整理成报告,报送给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校领导非常重视,迅速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安排2400个考研专属座位用于学生考研复习。

    “杨老师,挺给力啊!”当天下午,同学们就用上了专属座位,他们纷纷给杨菁发微信点赞。

    知心姐姐,成长路上不抛弃不放弃

    在小伙伴们的口中,杨菁就是“知心姐姐”。因为她总能及时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和困惑。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特长,她经常与大家深入交流,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咨询。

    2016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名新生,因离乡求学第一次住集体宿舍,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了焦虑和抑郁情绪。他性格比较内向,不好意思当面找老师聊,于是杨菁就通过微信平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每天和这名学生网上谈心。经过半个月的交流,他主动到杨菁办公室致谢,说自己不仅克服了焦虑情绪,而且明确了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

    2013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名女生,因考研方向不明确、学习压力过大而找到杨菁。为了不占用她的学习时间,保证其学习计划正常进行,杨菁与她约定每晚10点钟通过微信谈心。一个月的“十点之约”成为杨菁和她的“心灵之约”,也成为她紧张学习之余的心灵慰藉和动力源泉。2017年4月,这名女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山东大学热能工程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个性指导,为学生量身打造发展计划

    在接触中,杨菁发现,不少学生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学习动力不强。针对“目标缺失”这一普遍问题,杨菁定期组织同学们座谈,通过“光谱测量”分析,让学生思考和评估目前的学习生活状态,在“满意”和“不满意”的光谱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并提出改进的期望和目标。

    参加完这样的辅导,2015级一名同学感触很深:“以前大学生活一直浑浑噩噩,这次辅导我选择了比较靠近‘不满意’的位置,这时才发现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从内心是不认可的,只是不知道该如何改进。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很多建议,我以后要努力去改变,最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青春。”

    受这次活动启发,杨菁发现,让同学们经常互相学习交流、互相点评提建议,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很有效果。为此,她积极推动各班团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指导同学们通过扎实的组织生活,锻炼提高、学习成长。

    “菁彩导航”,为学生指引人生航向

    深入学生、帮助学生都是为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而思想引领更是重中之重。杨菁按照全团“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的安排,认真组织小伙伴们开展“一学一做”工作。今年2月至4月,杨菁每月举办一次团课,将工作重点放在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督促大家扎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3个月来,共培训团员青年400余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了让小伙伴们对党的革命历程有直观的感受,杨菁充分利用山东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前往山东省党史馆进行参观学习,让大家身临其境地体会革命道路的艰辛,学习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了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杨菁组织团员青年以支部为单位举行了“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主题团日活动,通过让学生讲出所思所感和重温入团誓词等方式,唤起团员意识,增强团员的光荣感。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杨菁很喜欢这句话。每次她联系的小伙伴取得了进步、作出了成绩时,顺利毕业或考上研究生时,她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做了这么多“1+100”工作,是值得的,是幸福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