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肥胖患儿数居高不下,矮小症患儿失治、误治率高——

专病医联体破解我国儿童生长发育障碍难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04月19日  05版)

  •     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基石。“然而,我国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居高不下,且有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和城市更为严重。”在4月3日召开的中日友好医院生长发育障碍专病医联体成立大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金曦指出了我国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何为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顾学范给出了一个通俗的解释:“生长是指身高、体重等体格方面;发育则是指大脑、精神运动和性腺等方面。因此,过高、过矮、过胖、过瘦以及其他发育不健全的孩子都可以认为是生长发育障碍。”

    指导的误差和诊断的不及时,导致失治、误治

    顾学范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儿童生长发育障碍主要体现在肥胖、矮小症和性早熟,而由超重肥胖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儿童人数最多。

    除了庞大的肥胖人群令人担忧,儿童矮小症的诊治同样也令人担忧。“我们在临床过程中,碰到很多因失治、误治而导致终身残障的矮小(症)患者。这些患者常常在骨龄闭合后才找到我们,男的身高不足1.6米,女的身高不足1.5米。”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中日友好医院儿科教授张知新说。

    张知新介绍说,造成矮小症失治、误治的一个原因是家长对相关知识不了解,没有带孩子及时就医;而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基层医生在早期没有及时发现矮小症,只是和家长说,多吃点、吃好点、多运动就能长高,“诸多指导的‘误差’和诊断的不及时,导致了这些孩子失治、误治”。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大概是3%,在所有的矮小症人口中,3岁~15岁需要治疗的患儿大概有700万人,但是目前,我国每年因为矮小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儿童不到30万名,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矮小儿童不到3万名,总体的治疗率偏低。

    专病医联体让患者和家庭少付出,多获得

    2015年,张知新和她的团队走访了北京市的16个区(县),并对这些地区妇幼保健中心的儿保医生和社区医生进行了培训,培训知识是包括矮小症在内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相关内容。

    张知新表示:“医生在接受了这些知识后,对矮小孩子的潜在疾病风险有了解,从而为接下来的鉴别诊断以及决定是否进行转诊提供了基础。”然而后来,张知新发现,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诊断结果的混乱、转诊判断的不统一等状况仍时有发生。

    4月3日,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北京市16个区(县)妇幼保健院、部分京津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等相关单位,共同成立“中日友好医院生长发育障碍专病医联体”(以下简称“专病医联体”)。

    张知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专病医联体这种机制,把所有治疗这些病的不同层级的医生集合起来,用同质化的方式,通过共同的监测依据和指导方法进行诊断,同时建立一个绿色转诊通道,让有生长发育障碍孩子的家庭少付出,多获得。”

    金曦对该专病医联体提出了四点期待:“第一,以妇幼保健机构为纽带,把基层医疗力量结合起来,使儿童享受三级预防服务;第二,总结经验,探索儿童医疗技术规范;第三,开展健康科普教育;第四,推动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大数据平台,为科研奠定基础。”

    儿童生长发育认知误区亟须破除

    对于如何及早发现孩子是否存在生发育障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梁学军教授在专病医联体成立大会上表示,在判断生长是否正常时,生长速度比身高更重要。2岁以下孩子每年生长速率<7厘米;3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孩子每年生长速率<5厘米;青春期孩子每年生长速率<6厘米都需要特别关注。

    张知新指出,“造成儿童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矮小后一定要到医院检查,了解引起矮小的具体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不要盲目听信市面上宣传的所谓增高药、增高鞋等。”

    张知新认为,中国儿童肥胖人数的居高不下和社会氛围、传统的家庭观念有关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得胖是一件好事,如果孩子吃得多、吃得快就给奖励,这种初始的生活模式和母亲孕期的肥胖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控制肥胖应该从妈妈怀孕时就开始”。

    根据2017年5月11日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估测,我国主要大城市0~7岁儿童肥胖人数约476万,肥胖率约为4.3%。该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2030年,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0%,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据了解,该报告是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营养学会等多个单位专家联合编写。

    顾学范告诉记者,肥胖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病理性肥胖,患病人数较少;绝大多数肥胖是单纯性肥胖,这种肥胖没有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症状。顾学范指出,家长很难分辨两种肥胖,需要带孩子去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功能激素水平等相关指征的检测。

    张知新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长期的单纯性肥胖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控制肥胖应该从小开始,如果到已经形成易胖生活模式的成人期再控制体重,很容易反弹,整体的成本也会变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城市,现在农村的“胖小孩”也在变多。张知新解释说,因为经济发展成果已经从城市惠及农村,而健康的养育理念却没有同步传递。

    据了解,儿童生长发育障碍专病医联体成立后,将对加入其中的基层医生进行业务培训。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基层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对当地百姓健康素养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