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看视频
算下来,有1.5万名本科生和近3000名硕博研究生曾经上过于瑾的课了。
如果不是2018年5月24日那个噩耗,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
于瑾,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站了28年讲台,她没有行政职务,没有响亮的头衔,却被很多她口中的“小可爱”“小朋友”爱着。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于瑾的课是“招牌”。
2000年左右,于瑾是贸大第一个在本科生中开设《投资学》课程的老师。她将深奥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投资实务紧密相联,运用大量的金融数据及案例来辅助教学。于瑾后来开设的《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实务》等选修课,在当时就构建了学校金融学专业微观金融课程体系的初步框架。学生疯狂抢课,于瑾的每门课几乎都是一再扩容。
“于老师一直对学生极度认真负责,下午上完了近两个半小时的大课后,她留在教室为学生答疑到18点半多,最后经常都是我不得不上去委婉地‘制止’学生,请他们改时间再来答疑,让老师有时间先去吃晚饭休息。”多次为于瑾担任助教的2014级金融学博士侯伟相回忆道。
成为大学老师的这28年里,于瑾先后为1.5万名本科生和近3000名硕博研究生开设了《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课程。自2000年起,她直接指导、培养毕业了94名硕士研究生和7名博士研究生。直到离世前,她还正在指导14名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业。
2018年5月24日上午,对于于瑾来说原本是和平常一样忙碌的一天。她在学校指导博士生论文毕业答辩至11时30分。回到家中,她仍继续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先后指导修改了6名本科生毕业论文,最后一条发给学生修改论文的微信时间停留在12时57分。下午,于瑾不幸在家中逝世,享年52岁。
“我毕业那年,她50岁。我曾经设想,于老师肯定能活到100岁,如果每年回京两次,还能见她100次。可惜……”于瑾的学生宋远洋说。
在同学的印象里,于瑾总是留着标志性蓬松波波头、皮肤白皙,穿着素色裙子,一副宽边框眼镜,眼镜后面的眼睛闪着光,说话声音特别可爱温柔。她的手里还经常抱着和自己体型不相称的厚厚一摞书籍或论文。
“远洋小朋友好。很佩服你的效率,更欣赏你的卓尔不群。如此学业优异又思想深刻的学生真是罕见……”在一封于瑾发给宋远洋的邮件中,于瑾细致地分析了宋远洋拟定的两个论文选题及大纲,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还为他其中一个选题梳理出粗略的论文结构。这封千字左右的邮件,在众多于瑾发给学生们的邮件中,还是比较简短的。
“祝小同学们期末考试顺利”,在一次学期课程结束时,她在大屏幕上打出这样的字眼。于瑾不常更新社交网络,但却时时关注着学生们的生活,有学生发了在外省玩的朋友圈,晚上讨论完论文初稿的问题,于瑾就发来叮嘱“晚上要注意安全,不要那么晚爬山”,有时在校园里碰上,她总能说出大家最新的动态。于瑾曾多次问学生,会不会不喜欢喝她的“心灵鸡汤”,学生的回答是,“希望能喝一辈子”。
于瑾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了一批批年轻教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薛熠回忆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人生地不熟,身为老教师的于瑾就一直非常关心照顾青年教师。后来在一起共事的9年里,薛熠多次见证于瑾老师第一时间对有困难的新老师,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支持、安慰、鼓励,在学院学系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师梁伟2008年来到学校做辅导员。一年冬天,她给于瑾的一门课监考。开考发卷子前,于瑾俯下身开始检查阶梯教室的位兜。
“我赶紧过去问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她跟我说:‘这个教室上一场考试是开卷,如果有学生落了资料在下面,我班上的小朋友没注意,发了卷子再拿出来,会造成误会,对他们不公平。’那个瞬间,我意识到学生之事无小事,给学生的关爱是润物细无声的。10多年了,这个习惯从监考场慢慢成为我对待学生工作的态度。”梁伟说。
“也许于瑾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轰轰烈烈的,但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了20多年如一日的无私贡献,永远充满正义感、保持善良,这本身成就了一种不平凡。”薛熠说。
“舍不得忘记,不甘心放弃,在我世界里我只认定了你……”在一次师门聚餐中,于瑾的学生李泽浩拿着一把吉他为她弹唱这首《舍不得忘记》。于瑾坐在旁边,微微笑着,认真地看着弹琴的双手,最后满脸笑容地鼓起掌来。
在“小朋友”的心中,她的微笑一直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