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六十七年的边境“小慢车”

黎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年09月25日  05版)

    57岁的戴洪强在5511/2次列车上工作已有15年。1953年,南凭线开通运营,跟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脚步,火车通了,这趟从南宁开往凭祥的“小慢车”便在铁轨上日复一日地行驶了67年。

    5511/2次列车是中越边关唯一的一趟“小慢车”,经过崇左、凭祥抵达中越友谊关,并与越南铁路相接通往东南亚。这趟拥有8节硬座车厢的列车,平均时速为40km/h。对于沿线8个站周边的居民来说,这趟车是致富车、探亲车,也是学生的求学车。而平均每站不到4元的票价,显得特别“接地气”。

    跟着列车长戴洪强的脚步,记者看到车厢里一派热闹的景象:老乡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唠家常,座位旁的担子里放着土鸡蛋、菠萝蜜、火龙果和芭蕉等农产品,以及越南咖啡、牛角梳等外贸商品。

    “我家今年的火龙果、芭蕉一起收了1000多斤,之前我还担心会受疫情影响没有销路,烂在地里,没想到政府联系了商家来收,不仅没亏,还挣了不少钱。”

    “今年我们开了直播,水果都卖到北京去了。”车厢内,几个当地的水果种植户你一言我一语,笑声随着火车的哐当声飘向窗外。

    “凭祥是中越边境线上最大的边贸点,很多做边贸生意的人都是坐这趟车。”戴洪强说,10多年前,每逢沿线村镇有集市,大家便挑着大筐小筐,搭着火车去赶集。老乡们坐车出去的时候带着自家的农产品,返程的时候带点越南特产,这样来回都不会空手,还能挣点差价钱。在车厢内,青菜瓜果、鸡鸭鱼肉挤得满满当当。

    如今,随着出行方式的变化,平常坐这趟慢火车的人减少了很多,但一到节假日,一些忠实“粉丝”还是会搭乘这趟车,车上又会恢复往日的热闹。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多趟火车停运,汽车不运营,这趟“小慢车”就成了山里百姓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

    旅客潘女士每周都要搭乘这趟车往返于凭祥和渠旧之间。她到凭祥进些越南的白虎活络膏、牛角梳、咖啡等特色商品,带到渠旧售卖。她每次都会进1万元左右的货,以前靠火车把货拉回家里。现在物流发达了,便通过物流托运到渠旧,这些年生活越来越好,家里还盖了新房子。

    “多亏这趟车,我才能做外贸生意,供孩子读书,住上新房,养活一家人。”潘女士说。

    今年春运期间,坐车的人很少,但5511/2次列车依然照常运营,车上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措施做好车厢消毒、测量体温和人员登记,确保每一位居民的安全。

    沿途小站的学生,都乘坐这趟列车到崇左读高中。“我每周都坐这趟火车回家,票价便宜、安全、舒适,有事找乘务员叔叔阿姨帮忙解决,爸妈也放心。”学生韦强说。

    旅客周蕊,小时候常常坐这趟车去外婆家,后来她考上北京的大学,也是通过这趟车到南宁转乘去北京的火车。这趟车虽然速度慢,设施也比不上动车高铁,但确实给学生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凭祥地处边陲,有许多盲人旅客会乘坐这趟车到南宁工作。“他们都知道我们有提前引导的服务,在车上,我们还会帮助他们打水、搀扶他们上厕所。”戴洪强说,车上的工作人员都遇到过盲人旅客,有时遇到他们赶车没来得及吃早餐,工作人员还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们。

    60岁的李润清,自打她记事起,就经常跟随父母乘坐这趟车前往宁明的老家。当时物质比较匮乏,能坐火车出远门已是一个孩童最开心的记忆。在她的记忆中,这趟车的设施设备几乎都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铁路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

    “无论社会发展的多迅速,总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中低收入人群,慢火车也始终有它存在的价值。坐车的老人多,我们都把他们当自家老人一样,我也快退休了,还真舍不得这些老朋友。”戴洪强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