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当空降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蒋龙 盛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01月14日  07版)

  • 姚梦之披挂伞具准备执行跳伞任务。盛超/摄

    姚梦之的梦想是参军入伍,很少有像他这么“老”的新兵了。硕士毕业后,24岁的姚梦之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空降兵。

    4个月前的2020年9月,当又一批怀揣着从军梦的年轻人应征入伍,走进空降兵某新训旅时,姚梦之正在其中。和大多数00后同年兵相比,这位“大龄”新兵看上去更成熟,除此之外,他与其他新战士好像没什么不同。

    训练场上,身着07式城市迷彩的姚梦之每一个训练动作都格外用力、力求标准,他的脸被晒得黝黑,双掌磨出硬茧,汗水常浸湿头盔的内层。

    新兵班长张年权记得,前不久的一次3公里跑步训练,姚梦之不慎崴了脚。他劝姚梦之休息几天,但当天下午体能训练时,张年权惊讶地看到,姚梦之又一瘸一拐地出现在了队伍中,甚至有些倔强地告诉他,“不能因为一点小伤就耽误训练啊”。

    “他认真,能吃苦,骨子里有一股拼劲儿。”张年权记得2020年9月接新兵时,听说姚梦之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这名比姚梦之还小两岁的“老”班长惊呆了。“哪见过这种学历的新兵?这么高学历,来吃这苦干吗。”

    “我只是选择了一种更有意义的人生。”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姚梦之的回答则始终如一,“比起平平淡淡地赚一份工资,悠闲安适,我更向往男儿保家卫国的情怀。”

    从军是他心心念念的愿望。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老家在四川的姚梦之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他有些害怕,但很快电视上就出现了解放军前来抗震救灾的画面。空降兵十五勇士惊天一跳的身影,在姚梦之心底埋下了从军的种子。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武汉,在这里读了7年书的姚梦之无法返校,不得不滞留家中。看着新闻里一批又一批解放军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星夜驰援江城,姚梦之激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能享受安稳太平的生活,就是因为有军人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那守护大家的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5月返校后,姚梦之没有参加一场求职面试,而是果断递交了应征入伍的报名表。

    也有朋友曾劝他,“都这把‘年纪’了,再去当兵不是白读这么多年书了吗?”但姚梦之只想到“再不去,过了年龄就没机会了”。填报志愿时,他忘不了当年在家乡近5000米高空毅然跳下的空降兵,将两个入伍志愿都写上“空军”。入伍后的教育课上,姚梦之得知从小在课本中学习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就出自这支部队,更是振奋不已。

    “来到英雄的部队了,就要做英雄的传人,当能打胜仗的尖兵!”尽管临时搭建的营区设施简陋,只能住板房,和想象中“舒适宜人的机关大院”相去甚远,但姚梦之只感到兴奋,“期待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然而“打胜仗”并不容易,这位“老”兵很快遇到了不小的挑战。由于长年“泡”在实验室和书桌前,入伍之初姚梦之的身体素质在同年兵中几乎垫底。第一次摸底考核,他的3公里跑成绩刚过及格线,单杠只拉了3个,代价则是“胳膊肿了一整天”。

    “心里太难受了,这怎么冲锋上前线呢?”那天后,姚梦之发了狠,他把休息时间都拿来加练,俯卧撑、仰卧起坐、蹲起、平板支撑……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了。张年权曾在熄灯后,看到姚梦之独自在俱乐部举哑铃。同年兵钱风则记得,一次深夜他起床去洗手间,在走廊拐角遇到了练习专业动作的姚梦之。

    最难的是学离机动作。刚开始半个月,姚梦之怎么也达不到标准。看到身边战友一个个训练成绩突飞猛进,他第一次感觉到“焦急和恐慌”。

    “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想被落下。”那阵子,姚梦之的身上经常摔出各种淤青,他像“魔怔了”一样,每天缠着班长和排长请教动作要领,分析困难点,“差点儿把班长都问烦了”。

    张年权感觉到,姚梦之身上有股“独特的、上进的学习劲头”。“他不怕苦,不怕累,但也不是盲目地练,而是很有目标和规划,研究着、理解着边学边练。”

    入伍前,姚梦之的专业是材料物理与化学,到了专业理论学习时,他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历优势,拿出做研究的劲头反复看书琢磨,寻找跳伞动作与物理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姚梦之的口袋里,揣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里面记满他随手摘抄的知识点。这是在校期间养成的习惯,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拿出来随手翻阅,理论书则放到床头以便睡前复习。

    如今,4个月的时间过去,姚梦之的3公里成绩提高了近3分钟,每个专业动作都规范到位,时常被“拉出来做示范”,他已两次被评为连队训练标兵。第一次理论考试,他考出全连唯一一个满分,让战友们惊叹不已。

    出成绩那天,姚梦之被“堵”在了班门口。有同年兵带着试卷来请教,姚梦之就一一耐心解答。后来,全排的战友都来了,姚梦之干脆在学习室立起一块小白板,仔细帮大家梳理知识体系,分享学习心得。

    有时候,钱风觉得姚梦之就像“家里的大哥哥”。“大家一起吃苦,一起打闹,但他更成熟一点。会主动担起责任,关心照顾别人,特别暖心”。

    谁训练学习中有问题,都可以随时“打扰”姚梦之。看到哪个战友情绪不对,姚梦之则会主动前去开解。在他的抽屉里,常备着一瓶红花油,有战友训练中遇到磕磕碰碰,他会立刻赶去,帮忙上药按摩。

    一次跳伞前,姚梦之和大家一起观看家人发来的“加油”视频,一个战友的父母因工作忙碌,没来得及录制。那名战士闷闷不乐,姚梦之发现后,主动去找他谈心。两个人在营区一角畅谈了很久,临走前,姚梦之搂住战友的肩膀,安慰地拍了拍说,“别难过,有哥在呢”。

    部队也带给姚梦之很多“改变和成长”。过去,他是个“宅”男,不爱运动,常常一头钻进实验室,“两耳不闻窗外事”。如今,他关心时政新闻,爱上了刷军事类视频,也搜集了不少关于空降兵的电影,“每看一次都热血沸腾”。

    没事的时候,他喜欢给别人讲空降兵的历史,各种英雄事迹他如数家珍。去年10月,连队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宣讲活动。宣讲结束后,已成为副班长的姚梦之又在班里开起小会,和战友们分享抗美援朝战斗故事。

    “他自己很有理想和情怀,又在感染着我们。”钱风记得,姚梦之从上甘岭战役讲到长津湖战役,话语中饱含激情,很多年轻的00后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以前很多人是为了锻炼自己来部队,现在我们都觉得,不能只为自己,要把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

    “当兵,要知道为什么而来、为什么而战。”姚梦之常这样说。

    一个月前,姚梦之被班里推选为代表,参加了全旅的示范跳伞。在一批新兵正式跳伞前选出示范标兵多跳一次“示范伞”,是空降兵的传统,也是所有新兵心中的“至高荣誉”。

    2020年12月10日,姚梦之全副武装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首次跳伞。1000米的高空中,随着投放员一声令下,他深呼吸,屈膝,一跃而出,终于看到期待已久的高空画面在眼前铺展开来。

    飞机在身后拉出长长的白色弧线,风声在耳边呼啸,机场“缩成”一块小方格。远处群山连绵,姚梦之激动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他强烈地感觉到,“这就是我们要守护的大好河山”。

    回忆着训练要领,姚梦之小心操作着降落伞缓缓落下。双脚踏上地面时,战友们在远处为他鼓掌欢呼,他突然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荣和自豪,“这一刻我知道,我终于成为一名空降兵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