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十年:风险总体可控 服务科技创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06月24日  06版)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观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业的改革成效是重要窗口。

    近10年,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今天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有关部委负责人介绍了近10年金融业改革开放的成效。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调控效果的指标有很多,在宏观与金融方面,宏观杠杆率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指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各国普遍采取了超宽松的刺激政策来应对衰退,导致这些国家的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但我国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较快恢复,宏观杠杆率的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16年年末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5年年均上升约4.8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2016年到2021年这5年,中国GDP年均增速大约为6%,CPI年均涨幅约2%,平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300万人。“中国以温和可控的宏观杠杆率增幅支持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宏观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陈雨露看来,在稳杠杆的同时,中国经济表现持续保持领先,通胀总体可控。“10年来,我们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业的风险防控备受关注。在我国金融业的总资产中,银行业资产占比超过90%,因此业内有“银行稳则金融稳”的说法。而银行业最受关注的便是不良贷款、不良资产等风险的化解情况。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44.76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我国取得了重要成果。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介绍,金融监管部门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高风险影子银行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大步推进,过去10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一大批突出的风险隐患得到消除。金融违法与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

    “严监管氛围基本形成。”肖远企说,我国已制定和修改法律规章70余部,金融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依法监管能力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扩大直接融资、加快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以及扩大金融开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设立科创板、北交所,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不断优化沪深港通机制等,这些措施带来的直接效果之一,便是国内上市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共4615家,总市值91.6万亿元;上市公司家数、市值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85.04%和297.68%。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年末的42.77%,提升至2021年年末的80.1%。

    “这10年,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实体上市公司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由10年前的23%增长到目前的近50%,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更加巩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说,我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总资产10年间增长5.5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目前为26万亿元,10年增长了8倍,行业实力大幅增强。

    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努力推动注册制试点,并且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在近3年的时间内支持了400多家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数据显示,2021年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分别是9.6%和4.6%,远远高于其他板块,比未上市公司的比例更高。“对全社会形成科技创新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李超说。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