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敢做未来教育的领航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06月24日  05版)

  •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园

    2022年春季学期,受疫情反复影响,西交利物浦大学宣布线上开学,学生们又一次开始“网课生活”。在滞留家中的几个月以来,不少学生通过微信和邮件向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咨询返校事宜,督促学校快速决策。

    这个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肯德基爷爷”的大学校长和同学们关系密切,经常有人加他微信,向他反映问题、吐槽。

    为了解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席校长以“借不确定世界锻造追梦翅膀”为题向全校同学回信,分享个人经历和感悟,他鼓励同学们以积极心理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和学校一起创新发展。

    他在信中写道:“我一如既往地欣然接受同学和家长的好友申请,想倾听大家的心声并分享我的看法,以助于自己成为合格的教育者,更好地履行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一向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在育人理念上最大的优势,但这个理念也曾受到误解。席校长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绝不是以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为取向。西浦在建校时就意识到,在当今时代,教、学知识都可以轻松实现,这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知识让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传统的教育都是教育者的教育,正式的学习就是教育者设计的学习,是大学设计的一套教育模式,如专业、学分、学位、学历等,但非正式学习是以自我为导向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和喜好开展。”席校长提出学生应该处理好“非正式学习”和“正式学习”的比重,“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应该根据个人人生的定位和导向来结合。我们的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核心任务。”

    正如苏格拉底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西浦培育学生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年轻的学生理解自己: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责任是什么?希望有怎样的未来?“我们想要培养善于思考的孩子,他们应该一直保有主动成长的意识。”

    想要学生真正得到成长,必须要唤醒他。这是西浦培育学生的第二步。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导向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但此后,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找到正确的方法,这就是具有西浦特色的研究导向型的方法。“因为只有善于批判性思维,经由这种探究性式学习,学生才能快速成长。”席校长说。

    在唤醒学生后,西浦尝试着去点燃每一个学生实现理想的动力和激情。“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生态,去帮助他、引导他。”席校长说,“在这种生态下,我们的学生都阳光积极,善于表达和沟通,做事主动。”他举了个例子,企业界的朋友曾告诉他,西浦的毕业生在刚刚进入公司时,就提前做好了许多功课,对公司的理念和发展极其熟悉,研究问题的能力相对成熟。

    这有赖于西浦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席校长认为,西浦和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的学生不仅要学知识,还要拓展国际化的视野,提高英文表达能力和整体素养。中国教育体系下培养出的孩子基础雄厚,具有处理复杂和模糊问题的能力,西浦将西方的活学活用加之于中国孩子踏实的基础上,优点得到了发扬,弱点也得到了补偿。

    自主决定的年轻成年人

    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一些学生入校时会存在独立性差、兴趣被扼杀等问题,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西浦在建校之初提出了“三个转变”,其中之一是“从孩子到年轻的成人再到世界公民”。西浦立校以来,就一直认为教育之“本”是帮学生成长。席校长觉得,现实存在一个问题:“孩子永远长不大”,但“学校就应该鼓励他长大”。

    西浦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责任的“young adult(年轻的成人)”,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责任感,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学习、强于沟通以及善于跟别人合作的能力。

    从入学西浦那一刻起,每一个学生都将被视为成人,学校会鼓励他们学会独立、承担责任、挖掘兴趣、学会学习。席校长认为,要想让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首先要制造环境,让家长“朝后退”,学校尽可能给学生独立的空间、做决策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与此同时,西浦为学生创造国际化的平台,训练和提升跨文化领导力,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

    2019年以来的疫情让西浦和它的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数字时代全球化和多元化世界的复杂性。席校长说:“希望兼具家国情怀与世界公民担当的西浦学子能在西浦快速成长,找一个支点,用智慧和双手重塑世界,让未来社会变得更好一些。”这就是西浦致力于培养“世界公民”的初衷。

    在“借不确定世界锻造追梦翅膀”的信中,席校长说,疫情确实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风险与烦恼,但疫情不会因为人们的负面情绪而消退。即便疫情结束,日益不确定、复杂、模糊和快变的社会已成为常态,学生们终究要步入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待疫情,就会发现疫情虽让人糟心,但也能刺激创新、磨练意志,增强能力。希望同学们踩着疫情和各种挑战的台阶,成长壮大!学校也会同大家一道,不断进取,创新发展。”

    创新三种教育模式

    创新是西浦的基因。自2006年成立以来,西浦不断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再定义大学。即使受到疫情影响,西浦的五星教育发展蓝图也一直在深化,从西浦1.0的研究导向的国际化专业精英教育,到西浦2.0的融合式创新创业的国际化行业精英教育,再到西浦3.0的未来导向、平台营造、技术赋能、融合共生的教育创新生态营造,西浦持续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大学新概念以及校园新形态。

    “在创办西浦时,我们处在一个独特的时代——颠覆性技术在涌现,教育理念要升级,教育急需转型。”席校长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西浦整合东西方的文化和最优实践,来探索未来教育之路,这是西浦的使命。”

    为什么设置1.0、2.0、3.0三种教育模式?席校长认为,这和大学教育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需求息息相关。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西浦1.0是围绕一个专业进行培养的教育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国际化专业精英的模式。

    随着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急需“产业家”类型人才,他们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也要有强大的行业知识,还需要创新精神和想象力,这样才能不只做好具体的事,更能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开创一番事业,这对人才和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2017年西浦提出了2.0模式——融合式教育;2018年创建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供应链、艺术科技等领域与有影响力的行业和企业合作,和产业界协同育人,培养面向未来的行业精英。

    席校长指出,当前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显示,未来大学组织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人才研究、产业发展、终身学习和创业呈现一体化趋势,这就是生态的概念。所以对大学来说,跟行业联合办学院是不够的,必须更朝前走一步,融入到产业的体系中去。2020年11月,西浦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西浦慧湖药学院;2021年4月,西浦和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西浦-集萃学院;2021年5月,西浦迎来15周年校庆,正式成立西浦未来教育学院以及影视与创意科技学院,西浦学习超市也面向全球隆重开放。这些学院都是围绕一个产业来制造生态,其中有教育、研发、创新创业、资金、导师、产业等各方面支持,形成了一种未来的围绕兴趣、终身学习和创新创业的生态,这就是西浦3.0。

    席校长表示,“这三种模式是并行的,都是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创新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教育模式。不论1.0、2.0、3.0,西浦影响、改变、引领教育的初衷没有变。”

    激活和推动全国教学创新

    自2016年起,西浦每年举办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始终把发掘和传播高校一线教学者的创新实践作为核心使命,把支持和服务所有热爱教学创新的老师的成长作为核心任务,围绕“通过教学创新,让学生受益”的核心理念,发掘和奖励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呼吁高校教师做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创新活动。

    七年来,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且系统完善的教学创新大赛体系,创办了一个有温度的教学创新者社群,共吸引了569所高校的3396位教师报名参与,在平台上共享了894份优秀的教学创新案例,获得了近1883万次的网页浏览。1000余所高校的教师参与了在各地举办的大赛海选活动,观摩了决赛现场展示等大赛环节。

    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已经成为中国的特色教学比赛品牌,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了较高的认同。“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双一流大学参与进这个教学创新大赛。而这个比赛完全是由一个大学发起的,这是从无到有、敢梦善为的伟大事业。”席校长说。

    教师的转变是教育升级的关键。西浦还领航发起了一个全国性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通过联盟去促进中国教师的转型升级,把有效的资源整合后向联盟成员开放,不仅能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服务国内教师发展,最重要的是,还能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2021年,席校长发起了“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行动,并邀请热心教育的人士捐资设立西浦教育发展基金会“席酉民教育探索”专项基金,试图通过寻找、评选与论道,汇编、出版教育理论和经验,促进和引导社会对未来人才及教育的大讨论。

    今年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建校16周年。16年来,西浦一直在孕育和构建多种教育生态,撬动着教育转型与社会创新,西浦16年的发展就是不确定的环境下敢于独特、大胆布局、机智突破的典型。“我们会通过特立独行的和谐教育之路,为未来社会探索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新方案。”席校长说。

    ·广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