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以下简称“MMC”)进入正式运行期,这里的583名“小青荷”来自浙江大学。根据场馆运行需要,志愿者共分布在16个业务领域提供服务。
完成在主媒体中心媒体餐厅的服务任务后,“小青荷”于新颖走到志愿者换岗休整空间进行休整,为下一班上岗作好准备,这里也是赛会期间志愿者的“家”。
近700平方米的“家”里,规划了会议办公、学习交流、休息补给、风采展示等功能区,一站式满足志愿者的多元需求。
为这个“家”完成设计的,是来自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同学们。硕士生陈相权是换岗休整空间设计的主要负责人,他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研究和讨论,完成了空间从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
“浙韵彩荷”是他们设计方案的名字,“浙”代表亚运会的举办地浙江,也代表MMC志愿者的来源地浙江大学;“韵”与“运”同音,代表亚运文化和“韵味杭州”;“彩”既代表亚运会精彩纷呈,也代表志愿者群体多元多彩;“荷”取自“小青荷”,同时体现空间布置的亮点物品PVC盒。这些隔断展示用的PVC盒赛后还可送给志愿者留作纪念。
主媒体中心志愿者管理团队主任张威介绍,这里的家具、隔断都可回收利用,展台与座椅也采用环保的纸制品,“这个‘家’从设计开始,就本着绿色、节俭的原则,这和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也是充分一致的。”
这个“家”里,还隐藏着“小青荷”们的各种巧思。暑假期间,志愿者管理团队组织开展了亚运主题创意作品征集活动,30余件获奖作品呈现在“家”里,寄托着年轻人对亚运的告白。有以吉祥物为设计理念的手工服饰刺绣,还有以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为主题的掐丝珐琅书签。
在展示柜内,黏土摆件、衍纸贴画、油画卡片依次陈列,这些都是志愿者们利用午休时间,自发开设手工小课堂制作。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美化了自己的“小家”。
除了手工,志愿者之家每周定期还有书法兴趣小组和韵律操兴趣小组活动。志愿者汪眺宇介绍,书法爱好者们打算邀请外国的媒体朋友一起学写中国书法。
来自马来西亚的黄欣怡是浙江大学传播学专业本科生,担任注册制证助理,每天的休整时间她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周我刚刚学习了剪纸,太神奇了!”黄欣怡表示,在学校里接触到的大多是同专业、同年级的同学,但是在主媒体中心志愿者这个大家庭里,她收获了别样的情谊,拥有了亲密的“家人”。
据悉,主媒体中心志愿者管理团队还将以学科专业为主导开设“朋辈互助课堂”,进行学业辅导、促进专业学习;以职业技能为主导,开设“青荷成长课堂”,分享摄影、制图等技巧,让志愿者的“家”常留书香,实现服务不缺位、学习不断线。
本报杭州9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