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一些原本远离人类的微生物被带入人类生活圈,增加了传染病暴发的风险。视觉中国供图
微生物,这一微小而神秘的生命群体,以其惊人的数量和种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它们无处不在,既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又可能成为引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危机的“隐形杀手”。我们应如何科学地认识微生物,与之和谐共处?面对全球传染病防控的严峻挑战,我们又该何去何从?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独家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微生物学家徐建国,揭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深层关系,以及未来传染病防控的新策略。
科学认识微生物: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防御
“人的一生都在与微生物为伴,它们存在于我们的皮肤、眼睛等各个与外界相通的部位中,构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建国首先阐释了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他认为,微生物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参与新陈代谢、免疫调节等。然而,当病原微生物如致病性细菌、病毒等入侵人体或导致人体环境失衡时,就可能引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徐建国强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动态调整。“过去,我们可能将传染病视为天灾,但现在看来,很多可能并非天灾,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一些原本远离人类的微生物被带入人类生活圈,增加了传染病暴发的风险。
“我们需要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防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徐建国强调。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技术使科学家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病原微生物,追踪其传播路径,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疫情的流行趋势,提前采取防控措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识别潜在的病原体,为疫情防控赢得宝贵时间。
环境变化与传染病防控的新挑战:从古老病毒到超级细菌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传染病防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等现象,使得古老病毒的复活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徐建国提到,科学家已经在南极和青藏高原的冰川标本中发现了大量未知细菌和病毒,它们在长时间冰封后可能仍然具有活性。古老的冰川病毒可能随着冰川的融化而重新出现在世界上,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海洋也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库。徐建国提到,过去科学家们很少关注深海微生物,现在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他说:“最近,我国科学家在南极的标本中就发现了16万余种新的RNA病毒,而我们现在研究的病毒种类只有1万多种。这说明我们周围存在着巨量的未知微生物,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有些微生物可能是有益的,比如可以作为药品帮助人类治病;而有些微生物则可能随着海洋生物的流动传播到其他地方,引发新的传染病。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徐建国建议加强微生物的监测和研究,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机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同时,他也强调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只有医学、兽医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共同参与和协作,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微生物与传染病的关系,探索更有效的防控手段”。
科技助力传染病防控:从研究到应用
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徐建国深刻体会到科技在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微生物,我们可以揭示传染病的传播规律,这是制定有效预防措施的前提。”徐建国说。例如,当我们了解到某些肠道疾病是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品传播的,就可以通过改善卫生条件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率。
在治疗传染病方面,微生物学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抗微生物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是微生物学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徐建国强调。这些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能够更有效地对抗那些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微生物。
然而,传染病的不可预测性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徐建国表示:“我们正朝着像预测天气一样预警传染病的目标努力。”他提到,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精确地预测传染病的发生,但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望在未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通过研发能够识别微生物的手机或设备,可以更快速地识别潜在的病原体,分析疫情趋势,优化防控策略。
除了科技的应用外,徐建国还强调了日常生活习惯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他提醒我们:“祖先通过鼓励吃熟食、喝开水和勤洗手等,可有效杀死微生物,避免了疾病的传播。”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科学道理。同时,在医院等公共场所戴口罩是防止微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许多疾病都可在医院环境中传播,特别是在冬季,呼吸道病毒和细菌传播的风险很大。”徐建国建议,“未来的口罩也可以结合病毒检测技术,以便更及时地发现并防范微生物的威胁。”
此外,徐建国还特别关注青少年教育中的微生物学知识的普及。他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微生物和人类生活历史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科学的卫生习惯,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通过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未来贡献力量。